第706章人选!皇孙朱允炆?
朱雄英见状,再次躬身,语气诚恳:“祖父,孙儿明白您的顾虑。可当年之事,乃吕氏一人所为,二弟那时不过是个孩童,对母亲的阴谋一无所知,何必将罪责迁怒于他?”
“这些年,二弟在东宫闭门读书,性情沉稳,虽不善言辞,却也通晓经史、明辨是非,并非不堪大用之人。更何况,他是孙儿的亲弟弟,孙儿愿以性命担保,他定能不负大明、不负祖父与父亲的信任。”
太子标听到这番话,眼中泛起欣慰的光芒,心中更是百感交集。
他看着身前躬身奏请的朱雄英,恍惚间想起儿子幼时便聪慧过人,读经史时能举一反三,论政务时条理清晰,早已显露出远超同龄人的治国之才。
可此刻,让他更为动容的,是儿子那份难得的宽厚仁慈。
朱允炆失宠这些年,东宫上下虽无人苛待,却也鲜少有人主动提及,连他这个父亲,都因吕氏旧案的阴影,对这个次子多有忽略。
可朱雄英从未因当年的谋害之事心存芥蒂,反而时常暗中关照朱允炆的饮食起居,如今更是在朝堂之上,当着朱元璋的面为弟弟求情,丝毫不惧牵连自身。
这份不计前嫌的胸襟,在皇室宗亲中尤为难得。
多少宗室子弟为了权位争斗不休,亲兄弟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,可朱雄英却能始终将兄弟情分放在心上,为失势的弟弟争取机会,这份心性,比治国之才更显珍贵。
太子标心中暗自感叹,有这样一位既有才能又心怀仁厚的儿子,不仅是他的福气,更是大明未来的福气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