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哦?是谁?”朱元璋与太子标同时看向他。
朱雄英抬眼,声音平稳:“是二弟允炆。”
这话一出,御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。
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紧,太子标也微微一怔,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茫然——仿佛早已忘记东宫还有这样一个皇嗣。
朱允炆乃太子标次子,当年因母亲吕氏暗中谋害朱雄英事发,吕氏被朱元璋下令隐杀,朱允炆也受牵连失宠。
这些年,他如同东宫角落里的影子,沉默寡言,从不参与宗室事务,连逢年过节的朝会都极少露面,若不是朱雄英提及,朱元璋与太子标竟不知,这个曾被他们刻意忽略的孩子,早已成年。
“朱允炆?”朱元璋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,手指摩挲着龙椅扶手,指腹反复蹭过扶手上雕刻的龙纹,那力道似要将纹路磨平一般,“当年吕氏之事,虽已过去多年,可朕每次想起雄英险些遭她毒手,心中便始终难安!她为了让朱允炆上位,连皇太孙都敢暗害,心思何等歹毒!”
他顿了顿,声音又沉了几分:“朱允炆身为吕氏之子,即便当年年幼不知情,可血脉里流着吕氏的血,谁能保证他日后不会受其母影响,生出不该有的心思?南洋乃大明新拓的要地,连接海外诸国,关乎大明的物资供给与疆土安稳,镇守之人需得是朕全然信任、心性纯良之辈。”
在朱元璋看来,朱允炆身上始终带着吕氏的“隐患”——那是一段差点动摇大明根基的祸事留下的印记,如同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。
让这样一个背负着旧日阴影、曾与“谋逆”沾边的皇孙,去坐镇暹罗这等关键藩地,手握一方军政权力,他终究放心不下。
万一朱允炆日后心怀怨怼,或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,南洋局势恐再生波澜,那岂不是辜负了朱高炽、朱雄英此前为稳固南洋付出的心血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