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如果以隋朝为标准,实际重量是二十世纪的一百六十斤,那就不可能太过普及,因为弓箭兵不可能只开一下弓,训练下来,可能一天练习几十上百次,拉的胳膊酸疼。
前者六十斤还能坚持,可要是一百六十斤,那就不能用稀少,只能说绝无仅有了。
纵观华夏几千年,皇帝无数,可武状元只有二百八十人,测试项目,拉大功,具体几石不好说,但其中有一项,耍大刀,分别是八十斤,一百二十斤,以及一百八十斤重。
霍元甲厉害吧,可在武状元面前,几乎走不过三招,你就知道武状元的含金量了,因为他必然是在武学方面达到一个顶峰,说是当代武学天花板也不为过。
这么讲没有概念?那就换个近代的讲,清朝时期,战乱,联军打进城,清朝最后一位大内侍卫总管,宫宝田,扛起慈禧太后,跑出去二里地,面不红气不喘。
后来清朝完了,经人推荐,推荐给了东北王张作霖,老张不相信啊,觉得宫宝田瘦瘦的,还不高,怎么可能那么厉害?
于是乎宫宝田让张作霖开枪,他来躲子弹,于是乎张作霖连开两枪,都被宫宝田躲开了,此人留下做了张作霖的贴身保镖,注意,这位只是武进士。
他跟武状元,还不能相提并论,没有亲眼看到,人们都是持怀疑态度,这点很好理解,可你别忘了,古代有句话,练好文武艺,货卖帝王家。
当所有上升通道都堵死,你只有学文考状元,要么学武,要么参军谋一份前程,才能改变命运时,练武就成了每日必修课,有句话叫十年寒窗,可练武何尝不是?
看看二十世纪的莘莘学子,何尝不是千万人过独木桥?只为了争取那上游?
当千万次挥刀成了每日必有课,当飞刀成为一种吃饭的本事,那就不再是艺术表演,而是杀人利器,其反应,速度,现代人做不到,不代表古人也做不到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