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仗或许还挑一下,有人会开枪,有人不会,但你要说抬人,只是使把子力气,村里从不缺劳动力。
立马有小年轻回去拆大门了,木质大门,两扇门,很容易拆卸,让人躺在木质大门上,四个人抬着,一路狂奔去医院,路上累了,就换人抬,其实速度也就是比驴车慢一点而已。
“对对对,回去拆门,甭管谁家的,马上。”
这门必须是木质大门,而不是栅栏门,这时候甭管谁家的,都不会反对,毕竟救人如救火,没人会跳出来阻拦,这时候讲究一个团结,一个奉献,如果你反对,那你思想有问题,村支书就不得不跟你好好聊聊了。
这就是时代不同,带来的影响力,有些事是逼不得已,而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。
半路上遇到了黄夙娥赶着马车,往回赶,三个人负责护卫他,村里的小石头,铁蛋,小豆子。
虽然小石头,铁蛋不是村里人,但在村里待了好几年,两个村子的人就没有他们不认识的。
就跟知青似的,混熟了,说是咱们村,也没人反对,那跟村里人也没什么区别了。
所以当场就被征用了,抬人的连人带大门,都放到了马车上。
横着放,马车尾部放一个,前面放一个,中间放一个,这就能放三个。
有人扶着大门,不会因为马车走动就晃荡,黄夙娥只好走路回家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