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在第一乐章比较热烈欢快的结局下,这几声并未造成过多违和感,因为听众们压抑的咳嗽声也是在那个时候出来的。
第二乐章结束前,小绅士故技重施,推车而过。
这一次的行板乐章,结束后的气氛是比较静谧唯美的。
但是,无人再伸手鼓掌。
“乐章间鼓掌这种小事,那帮人看似是所谓‘维护艺术’,实则是居高临下的优越感。须知在以前的歌剧演出中,观众频频对处在歌唱状态的演员报以掌声,那还是尊重肯定的体现呢,这个惯例也是从浪漫主义开始才慢慢形成的嘛…”
“如今新听众的习惯和默契,是我们可以慢慢引导培养的,如果某音乐厅或剧院开业一段时间了,还是老存在乐章间鼓掌的现象,至少有八成责任要归咎于院方的管理问题,而这问题并不难解决,为什么他们不解决?归根到底是思想认识上不到位…”
——范宁在之前布置此项工作时,对特纳艺术厅的工作人员们如是说道。
如今,这种仪式般的暂告段落,让很多人体会到了奇妙的默契和感动。
直到七八秒后,情绪的余韵基本释放得差不多了,压抑住的咳嗽声才开始在交响大厅响起。
第三乐章…第四乐章…最后是热烈的欢呼声。
一线媒体、乐评人和学者们感到意外,而《喧嚣报》的主编麦考利,《事件报》的小胡子记者等一票挑刺者觉得十分失望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