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周颂若有所思地沉Y,老爷子也没问他的意见,只是自顾自地说下去:“昨天你师叔跟我说,十月下旬,院里有一次去香江的演出机会,问我要不要当个艺术顾问,过去转转。本来我没打算去的,但既然有你这件事,说不得也要走一趟了。”
听得老爷子这麽说,周颂立刻接上:“其实还有一件事……”
“我知道,你妈妈跟我说过,是要给杨蒙投一个剧本是吧?”老爷子当然明白周颂要说什麽,“我在文代会上是见过她的,这次去香江,想跟她见个面、递个剧本也没问题。但你得告诉我,香江那麽多电影公司,你怎麽就看中了她的那家?”
“那当然是因为邵氏、嘉禾、新艺城根本用不着我,而银都机构自有一套运行逻辑,也不是我能g涉的。只有青鸟,因为规模小,又是杨蒙一人说了算,反而可以谈谈合作。”周颂苦笑着回答道。
-----------------
他选择杨蒙的青鸟电影公司作为剧本投递的对象,除了对这位“长城大公主”个人的崇敬,以及对“青鸟”事业无疾而终的惋惜之外,最主要的考虑是青鸟从次年开始就陷入了无片可拍的困境,而杨蒙在公司里又具有独断地位,这正是他趁势而起的机会。
从後世的各种描述来看,青鸟此时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是包含演员片酬在内的制作成本高企,让一向走低成本文艺片路线的青鸟无法承受;二是没有好的文艺片剧本,而杨蒙又不愿意拍武打、Ga0笑之类在她看来低俗的片子。
制作成本过高这个问题,在周颂看来其实并不很难解决。青鸟规模太小,可想而知不会有很多人靠杨蒙吃饭,那麽内地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和技术人员自然可以根据需要用起来。
事实上,杨蒙在制作《似水流年》时就是这麽Ga0的,跟珠江电影制片厂合拍,起用内地nV演员和新人演员担纲主角,最终以四十万港币的总成本获得了四百五十万的票房。
刨除投入成本,以及其他合作方和院线的分红,青鸟最终拿到百万上下的总收益,大概不是问题。由此可见,单从获利角度来说,此时的青鸟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。
此时更严重的问题,可能是从《似水流年》以後,青鸟一直没有拿到好的剧本。後世有资料提到,後来杨蒙曾经考虑过改编张Ai玲的《第一炉香》和张贤亮的《男人的一半是nV人》,但都没有成功,而她後来在采访中也直言青鸟不再出新作的原因是“没得拍”。
从这个角度说,没有能让杨蒙感兴趣的剧本,可能是青鸟突然不再飞翔的主要原因。而周颂所要做的,正是用剧本帮助青鸟重新飞起来,并以此建立自己在香江娱乐圈的影响力。
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;http://www.gov-edu.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