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,好的。”途中,雅科夫好奇地问索科夫:“米沙,你说朱可夫元帅如此着急地找我们,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?”索科夫虽然不清楚朱可夫打电话找自己的原因,但他的心里却有一种不详的感觉。
觉得今天只要见了朱可夫,没准部队前往伦敦参加阅兵的事情,就有泡汤的可能。
听到雅科夫的问题,他谨慎地回答说:“雅沙,朱可夫元帅没有说。但我猜测,应该是和这次阅兵的事情有关。”
“既然与阅兵有关,那朱可夫元帅应该来军营啊。”雅科夫不解地问:“这样急匆匆把我们叫过去,听完我们的报告,他最后还是要亲自到训练场,查看我们的训练结果。”两人来到朱可夫的办公室,发现这里不但有朱可夫,还有华西列夫斯基、罗科索夫斯基、科涅夫和马利诺夫斯基等人。
一下见到这么多位元帅在办公室里,索科夫和雅科夫不免有些愣神,到底出了什么事情,居然会让这么多的元帅同聚一堂。
片刻的失神之后,索科夫和雅科夫并肩上前,抬手向朱可夫元帅敬礼:“元帅同志,我们奉命来到,请指示!”朱可夫朝墙边的沙发一指,表情冷漠地说:“你们先坐吧,我待会儿再告诉你们是什么事情。”两人就坐之前,抬手向其他的几位元帅敬了一个环礼,向他们问好之后,才在朱可夫指定的沙发坐下。
罗科索夫斯基抬手看了看时间,对朱可夫说:“格奥尔吉·康斯坦丁诺维奇,时间差不多了,开始吧。”朱可夫点点头,然后拿起桌上的电话,拨了一个号码后,对着话筒说:“我是朱可夫,让他进来吧。”当朱可夫打电话时,罗科索夫斯基来到墙边一个齐腰高的收音机前,弯腰打开收音机。
里面很快就传来了说话的声音,索科夫惊讶地发现,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,说的是英语。
索科夫有些诧异地望向了朱可夫,心里不解地想:“朱可夫元帅这是怎么回事,怎么想起叫自己来收听英文广播呢?”正当他疑惑不解时,紧闭的房门打开,马林科夫带着一名上尉军官走了进来,笑着对朱可夫说:“元帅同志,翻译来了。”朱可夫冲马林科夫微微颔首,指着墙角的收音机,对上尉说道:“翻译同志,你给大家翻译一下,收音机里所说的内容。”上尉走到收音机旁,弯腰聆听里面传出的声音,随即开始翻译:“1946年3月5日,也就是今天,在美国访问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·丘吉尔,正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《和平砥柱》的演说。”其他人听到这里,表情还挺自然的。
但索科夫的心里却犹如惊涛骇浪一般,他此刻终于明白,苏军所组建的参阅部队,最后为什么没有能前往伦敦参加胜利阅兵式,就是因为丘吉尔在这次演讲中,发表了对苏方严重不友好的言论,从而激怒了苏方。
结果就导致原定要参与伦敦胜利阅兵的苏军部队,没有出现在伦敦,英国方只能以苏军对出场顺序不满意、而拒绝参加阅兵式的理由,来糊弄广大的民众。
只听上尉继续翻译道:“……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,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。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、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——华沙、柏林、布拉格、维也纳、布达佩斯、贝尔格莱德、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。这些着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,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,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,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。”听到这里,科涅夫抬手在桌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,骂道:“该死的英国佬,居然把两种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比作‘铁幕’,简直是太不像话了。”而马林科夫却冷哼一声,说道:“科涅夫元帅,其实铁幕一说,不是丘吉尔的原创。早在一年前,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就曾说过:‘如果德国人民放下他们的武器,根据罗斯福、丘吉尔和史达林的协议,苏联人就将控制欧洲东部和南部,包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。在苏联控制的大片领土上,一副铁幕即将降下,铁幕后面所有的国家都会被屠杀。’”朱可夫板着脸对马林科夫说:“马林科夫同志,你给大家说说,丘吉尔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演讲?”马林科夫点点头,接着说道:“随着德国的战败,整个东欧都处于我国的控制之下,这一点让丘吉尔感到了恐惧。因此他才会发表这样的演讲,主张英美结盟,讲英语的民族都联合起来,共同对抗我国的‘铁幕’扩张。”坐在沙发上的索科夫,心里在默默地想着:丘吉尔的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