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次,便是贾府抄家之后的影响,不少勋贵受到连累彻查,也逐一定罪,惹得不少文官朝堂窃喜。
最终,也是文官们最最期盼的,“经筵大辩”的召开终于有了定论。
隆祐帝不但答应了文官们的奏请,还计划在文华殿召开。
不但文武百官需要尽皆到场,甚至还扩大规模,邀请数千学子以及文坛知名的学者参与其中。
隆祐帝更会携内宫女眷亲临,在殿内旁听。
文华殿的意义对于文官来说已是非比寻常。
这本来就是皇帝举行经筵之礼的地方,群臣受邀参与其中,聆听皇帝近来对经学的感悟,并进行辩论。
在文华殿召开“经筵大辩”,不但被隆祐帝视为一次经筵之礼,更是要将辩论的内容当场记录在册,陈列在文华殿相对的文渊阁。
若是以此能名留青史,亦是读书人尤其清贵之臣所求。
即便面对这种大场面,岳凌在朝上的态度也是满口应下来,不抒发自己的见解,全凭隆祐帝做主。
由此,不少文臣都开始后悔,自己没有去努力争取登台的资格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