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《巴黎周末》就这样写道:
“一位来自神秘东方的年轻导演,给我们带来一部充满惊喜的作品,《调音师》。我敢说,它将会是本届电影节最棒的短片电影,没有之一,会是短片金棕榈最有力的竞争者。”
也有几家华夏的相关媒体进行了跟风报道,不过话说的就比较含蓄了,而且在报道中所占的篇幅也不大。
他们关注的焦点依然在长片电影上,这个年头,国内对短片电影的定义还停留在新人导演练手之作的感念上,很多观众对短片电影都没有感念,所以根本不受重视。
《调音师》在戛纳备受追捧,孙羿还没什么呢,倒是田壮主任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,一连几天,脸上的褶子就没散开过。
而且这些天,不乏一些片商开始跟孙羿频繁接触,虽然开价都不高,但毕竟这是一部短片电影,现在又不像后世互联网视频网站非常发达,可以卖线上版权,所以卖不上什么价格。
其中最有诚意的,就是来自美国试金石影业的购片人约翰,他专门跟上司申请了额度,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交好孙羿这个潜力无限的年轻导演。
不过,虽然他诚意满满,但孙羿并没有立刻答应。
虽然买不上什么高价,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,万一最后《调音师》得奖了,这价钱,怎么着不得翻个倍吗。
谁还能嫌钱咬手不是。
就这样,时间一晃而过,来到了五月末,28号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