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有鞍山钢铁、唐山水泥厂、东北木材集团……名单冗长并且十分具体。
这份关于建材供应链的改革核心意图非常明显,就是直指成本,通过采购更具价格优势的大陆建材,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居屋的建设成本这一项。
《亚洲日报》的独家报道,加上其他大报的疯狂转载与评论,迅速地扩散至全港的每一个角落。
同时,在各大报纸争相转载、咀嚼、放大下,旋即又在港岛引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,针对“大陆建材”的媒体论战。
涉及其中的有政客、学者、时评家、地产大鳄的喉舌,这些主体都纷纷下场,好不热闹。
他们在各自的舆论阵地里,或是对置地集团口诛笔伐,或是为小林天望而摇旗呐喊,展现出了一幅光怪陆离的众生相来。
《星岛日报》的财经专栏头版,资深经济顾问、英资背景相当深厚的利耀宗教授振聋发聩地发表文章强调:
“【需警惕廉价的代价!】置地此举何其短视?港岛地狭人稠,楼宇安全重于泰山!
大陆建材虽价廉,其标准、品控与国际通规存在鸿沟,更遑论运输损耗及监管缺失之风险。以脆弱“豆腐渣”构筑万民安身立命之所,岂非视人命如草芥?若酿成塌楼惨剧,置地及小林生难辞其咎!此非惠民,实为谋财害命之捷径!港府监管何在?”
但是,面对这样针对大陆建材的攻击!
左派背景的《大公报》旋即,就刊出港大建筑系教授、务实派技术专家陈定坤教授的长文予以了有力的反击与回应: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